建设类院校开展“双证制”教育培训,是一种把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是实现学生毕业就有能力上岗的一种有效途径。近年来,四川省努力推行建设类院校“双证制”教育培训,通过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强化质量监督、严格考核鉴定,为加快培养合格的建设基层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满足建设人才需求作出一定贡献。目前,全省共有建设类专业“双证制”院校33家,其中高职院校21家。近3年,每年分别有近1.5万和1.3万学生,在取得学历教育证书的同时,取得了建设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四川省开展建设类专业“双证制”教育培训已经历了17个年头。1997年,为充分发挥建设类院校作为培养和输送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的主阵地作用,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和实践技能,原四川省建设厅培训考核办公室制订了《四川省职业院校建设类专业“双证制”教育管理办法(试行)》,在省内开设有建设类专业的职业院校中启动实施了“双证制”教育。2012年,经实践总结,为进一步规范管理、提高培训质量,四川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印发了《四川省建设类专业学生实施“双证制”教育管理办法》,对“双证制”的申报、教学管理、考核评价管理、培训合格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颁发与管理做出了明确规定。
四川省开展“双证制”教育培训的原则是自愿申报、综合评审、自行实施、统一考核、统一颁证,并实行分级管理。为确保“双证制”教育培训取得实效,四川省始终坚持在加强管理指导上下功夫,建立完善了一系列教育培训管理措施。
首先,严格“双证制”院校评审。为保证申报参加建设类“双证制”教育培训的院校达到必要的专业培训条件,他们建立了评审制度,每3年组织专家对申报院校软硬件条件开展评审。凡满足在校生规模、专业师资队伍、专业建设、实训实验场地及设施设备等符合申报条件的,均可开展岗位培训或职业技能鉴定。
其次,加强培训鉴定管理。“双证制”教育培训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核心是实现实训、实操、实验与岗位实务知识的有机结合,重点是强化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的实际运用。为实现“双证制”教育培训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理论教学过程与实际生产过程的对接,他们要求实施“双证制”教育培训的院校,一方面要按照建设类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改革,将建设岗位理论培训内容、实际工位操作训练纳入教学大纲,在不同教学阶段统筹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实训、实习,将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在实训基地进行工种集中实训的时间不少于3周;另一方面,要按照职业培训标准,建设一定规模的校内实训场地、配备必要的机具设备和实训材料、选配具有建设现场工作经验的指导教师,并不断创新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模式。
最后,严格考核鉴定。岗位培训考核鉴定是保证“双证制”院校毕业学生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走向建设一线岗位的一道关口。为严把考核鉴定关、确保证书“含金量”,四川省加强了考核鉴定管理,严格按照“统一考纲、统一命题、统一制卷、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评卷”原则,先后出台“双证制”教育培训院校学籍管理和专业学生对口报考岗位培训考试等规定。要求实施教育培训的院校,在每年新生入学后的两个月内,将建设类专业学生的学籍信息、学生实训和考试时间安排上报备案。同时,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分别明确参加岗位培训考试和职业技能鉴定的条件。统一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考核鉴定,将考核鉴定合格取得相应证书的学生信息,统一纳入相关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
四川省在建设类院校开展“双证制”教育培训,对提高学生专业岗位学识、技术和能力,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提高就业率具有突出优势。有关院校及学生对此反应积极,建设类企业用人单位也给予充分肯定。四川省将不断总结经验,加快推进实施,积极培养更多的企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努力促进建设行业人才队伍发展。(王玉华 薛学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