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开发建设指挥部,一块长7米,宽3米的巨大电子显示屏便冲入眼帘,上面滚动播放着滨海CBD开发建设的最新进展。
“碧桂园国际会议中心项目,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高度100米,目前正在基础底板施工。”
“秦皇岛王相大厦项目占地8437.5平方米,高度120米,投资4亿元,目前正在基础开槽。”
……
“这片20多平方公里的地方10年以后将建成环渤海地区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商务服务中心。响螺湾商务区、于家堡金融区、解放路商业区、大沽生态新区、蓝鲸岛国际社区五个功能区,将逐步展示在世人面前。” 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管委会投资服务部部长刘墨林在指挥部现场说。
国际化视野打造CBD
在指挥部对面的浙商大厦双塔楼已经封顶。这是响螺湾商务区第一个开工、头一个封顶的项目。以“天津蜂巢”著称的中钢国际广场大楼、300多米高的广州富力大厦、扁平波浪形的秦皇岛华盾大厦、如出水巨鲸一般的极地海洋世界,通过LED大屏幕演示,让观者惊叹密集的投资、新奇建筑都聚集在了这片1.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据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管委会工委副书记宫润丹介绍,目前,响螺湾商务区已有33个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243亿元,施工面积达345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27亿元。
与响螺湾一河之隔的于家堡金融区土地基本平整完毕,第一期项目将于月底动工。11个高层、超高层有些正在洽谈招商,一些已达成初步意向。
从2008年9月11日开工建设,为何仅用7个月的时间,响螺湾建设已经初具雏型?于家堡也将浮出水面?
作为滨海新区的标志区和功能服务区,从提出建设中心商务区的那一天开始,决策者就以科学发展观的思路统领全局,坚持以“创新的思路、创新的招法和创新的实践”去“干一件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
为了征集于家堡金融服务区的设计方案,他们与国际建筑师协会(简称UIA)合作,发动了一场历时7个月的全球“海选”,最终委托美国SOM公司总负责对规划方案进行优化,遴选到了理想的方案,开创了UIA与中国地区之间合作的先河。
于家堡起步区的单体设计由当今国内外的实力派中青年设计师以集群设计方式进行。中国建筑设计大师崔凯、周恺、胡越等建筑界知名专家都位列其中。
对于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也独具匠心。“为使响螺湾商务区具备更强的交通承载能力,我们将充分利用地下空间,与地上、河上交通相结合,形成‘立体式’交通。”刘墨林说。据介绍,该区域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城区地下空间设计方案,构建“地下交通城”。目前,响锣湾地区已经有7条道路竣工,全部位于已开工建设的地块周围,达到了项目开工建设对道路通行条件的要求。
将京津城际铁路从塘沽站引入于家堡的过程中,变“高铁”为“地铁”,也是科学规划、集约利用土地的神来之笔。“从北京到于家堡的距离将缩短为48分钟。”有关负责人介绍。
直至现在,许多老塘沽人还是习惯将响锣湾地区称为“坨地”,因为这里原先多是盐滩荒地,交通不便。直到2006年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的概念开始逐渐清晰,这里经历前所未有的沧桑巨变,国际化的CBD将在这片“坨地”上从蓝图变为现实。成为滨海新区的新地标。
据介绍,2011年,响螺湾商务区将初具规模。届时,响螺湾将成为拥有38个项目,48栋高楼的繁华商务区。经过5-8年的开发建设,于家堡金融服务区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将全面建成,具备现代化设施和国际化服务功能,成为全国领先、国际一流、功能完善、服务健全的金融改革和创新基地。
高效能管理提升辐射力
6台塔吊长臂高扬,200多名建筑工人繁忙施工。碧桂园国际凤凰酒店是目前响锣湾最大的工地,项目经理车正军介绍,1400根“挤扩桩”已经深埋地下。“我们的目标是年底前实现地上五层的施工进度,2010年主体封顶。”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的这个项目包括1200间客房,突出会议、宴会等功能区,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5星级酒店。“这也是十几家凤凰酒店中,最大的一个,之所以布局在滨海CBD是因为看好这里的发展前景,为滨海新区和环渤海地区的广阔市场提供配套。”
“凤落梧桐”的不仅是碧桂园一家。据了解,滨海中心商务区共吸引了包括环渤海9个省市在内的国内26个省市以及7家中直大企业,由他们投资建设的驻滨海新区办事处(或华北总部基地)规划总建筑面积达到345万平方米。中心商务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6.9亿元。
众多“总部”落户以及最近以于家堡为基地的现代金融服务区的开工,不仅为滨海新区搭建了服务环渤海乃至全国的最佳平台,也使滨海新区的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从此总部经济和现代金融服务业将写进天津产业的图谱,成为天津市产业在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方向迈进过程中的重要一步。
内蒙古自治区驻津办事处主任霍青松、河北省驻津办事处经济协作处处长王希熙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地政府“十分重视并积极响应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政策”,“借助天津市的优惠政策,得以在滨海CBD启建区域合作的新平台。”据介绍由内蒙古奈伦集团投资十几亿元建设15万平方米内蒙古大厦,将把内蒙古的贸易和资源类企业集中于此。“我们的大厦离入海口很近,内蒙的资源优势和天津的港口优势,将在滨海CBD实现互利双赢。”霍青松说。河北省坐落在滨海新区的3个项目都已动工。“尽管金融危机造成了普遍影响,但天津GDP的递增速度相当可观,河北的投资商把项目定位在酒店业、现代商务就是看好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势头和塘沽的投资环境。”王希熙说。
在落实“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总目标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成为滨海CBD的“投资大使”,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管委会结合响螺湾商务区各投资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加大服务力度,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推动项目快速发展。
刘墨林介绍,他们对原有审批体制进行调整,变审批的“串联”为“并联”,审批时间由过去的半年缩短为1个月,为项目企业赢得了时间。建立首办负责人制度,一个窗口对外,缩短办件时间。多形式多途径,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如取消土地合同中“地上建筑物8年不得转让,投资项目不得贷款,土地不能抵押等规定”,使碧桂园项目通过抵押地上建筑物取得了1亿多元的贷款。他们制定了工程项目2009年进度计划,建立了工程例会制度,加强区域内建设施工的规范化管理,还统一搭建标准化工人的生活用房,解决建筑工人住房难的问题。
发展是硬道理,服务也是生产力。中心商务区不仅要成为服务于滨海新区、天津市发展的CBD,更要成为服务于环渤海区域乃至全国的CBD。塘沽区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看待投资环境,从方便投资者的细节出发营造投资环境,使滨海CBD成为全球投资者瞩目的焦点。
以人为本 惠利于民
在三槐路团结楼住了十多年的周金成,近日就要喜迁新居了。“过去我一家三口住42.99平方米,新买的住房有60平方米,政府补给的拆迁款除了买房、装修还有富余。我的邻居们通过拆迁都改善了住房条件。”周金成的一番话代表了滨海CBD6万拆迁户的心声。
12月20日接到动员,1月8日搬迁,周金成是最早动迁的居民之一,在塘沽区建委工作的周金成说:“我一个普通职工,也要为滨海CBD的建设添砖加瓦。”
于家堡、东西沽地区是塘沽的老城区。一个顺口溜形象地描绘了昔日这里:“羊肠路坑对坑,柏油路打补丁,下点雨水中行”。有许多人家一家几口挤在只有二三十平方米平房内。如何让这里的近6万居民的基本居住条件得到根本改善,成为压在历届塘沽区委、区政府领导心头的一块石头,如今,遇到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历史机遇,他们决心乘势而上将中心商务区建成塘沽区历史上最大的“民心工程”,最大程度地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发展成果。为了实现这一朴素的愿望,塘沽区制订了天津、甚至全国都少有的最大限度让利于民的拆迁方案,以高于普通商品房的标准建设还迁房,不仅让人们高高兴兴地搬走,还让人们安安心心地回来。
滨海CBD建设创造了塘沽区拆迁史上奇迹:总数超过6万人的拆迁规模前所未有,平均每10个塘沽居民就有1个涉及在拆迁范围内;动迁周期前所未有,京津城际铁路延伸线于家堡商务中心站拆迁范围内23天即搬迁完成;还迁楼建设速度前所未有,数十栋还迁房,当年开工当年实现封顶。截至目前,已开工建设还迁房及配套附属设施86栋,建筑面积151万平方米。
发展地方经济同带动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统筹兼顾,建设城市新区同引进国际先进的城市规划设计理念统筹兼顾,加快经济建设同改善人民生活条件统筹兼顾,回顾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两年来的发展历程,始终贯穿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为滨海新区建设热潮增添了一抹亮色,也为科学发展观在滨海新区的实践趟出了一条新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