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行业信息-->规划园林-->详细信息
“天街”新颜旧情怀
2008/8/21 9:04:39   来源:中国建设报
  【字体:  】【颜色: 绿
  “前门大街开街喽……”随着京城叫卖大王的长声吆喝,记载了570年历史沧桑,见证了时代变迁的前门大街终于在奥运会开幕的前一天开市迎客。  

  开街:承历史之气  

  自明成祖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前门大街逐渐成形。它是皇帝天坛祭天、南苑狩猎、南下出巡的必经之地,民间俗称为“天街”,一直是北京最繁华的商业区。  

  始于2007年5月9日的“前门大街修缮整治工程”以“保存真实史迹,再现记忆符号”定为修缮原则,遵循了“古与今,保护与拆除,仿古与创新,商业适用与建筑外观”等一系列成功的处理,让古都风貌重现人间。  

  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真实老照片为依据,前门大街恢复了民国初年的风貌——共保存了9个历史老建筑,恢复了41个有名有姓的门脸,恢复了834米的“御道”。  

  按照原貌,前门大街北端的正阳桥五牌楼,采用“旋子金线大点金”手法进行彩绘,保持着“五间,六柱,五楼”的庄严大气。大街两侧以青灰建筑为主,配以雕梁画栋。青铜白笼和拨浪鼓形路灯,淡灰雕龙鼓形石凳,栓马石形垃圾桶,仿故宫铜器花盆,棋布楼前,处处体现着仿古的精致,蕴含着古都的风韵。只是街道草木略显少了一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杜玉琛教授游览时感慨:“两年前,我从珠市口步行到德胜门,感觉前门大街用‘脏乱差’来形容毫不为过。而今天让我非常吃惊,历史之气非常浓郁,古都风貌又回来了,我得挪着小步细细品味。”  

  老字号:百姓情怀依旧  

  此次前门大街只是“部分开市”。全聚德烤鸭店、大北照相馆、庆林春茶庄等12家老字号率先开业。  

  “一条龙”羊肉馆前,服务员身着长袍马褂,满脸笑容迎客。“全聚德”店里的顾客早已是摩肩接踵。“中国书店”里,书友络绎不绝。老版连环画、红楼烟画、珍藏版线装书、1936年老北京风俗地图等最惹书友倾慕。  

  8月7日,恰逢“七夕”,时值立秋。一对情侣在“亿兆”百货店里挑选着红色毛线,希望用老字号的红线,把双方“栓得更紧。”许多游人直奔“月盛斋”,窄小的店门前,排队的人已经出街。  

  排长队的景象不止一处。在前门大街的招商品牌中,迁回的中华老字号几乎占了一半,将与其他国内外知名品牌共同接受市场的考验。从开街的第一天来看,顾客对老字号热情空前。中国人民大学一位经济学教授介绍说:“韩国丝织品和泡菜依靠汉城奥运会走出国门,韩国拌饭又依靠世界杯走向世界。对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内涵的老字号来讲,北京奥运会是其发展壮大乃至走向世界的难得的机遇。”  

  梨园文化:寄望在这里重扬  

  前门大街不仅是商贾文化的聚集之地,也是梨园文化的繁华之苑。  

  清朝的戏院绝大多数开设在前门外,如今健在的广和楼、大观楼、广德楼、中和戏院等,都是那时候的历史遗存,组成了京都城南梨园文化区。  

  此次前门大街修缮整治工程恢复了广和楼、中和戏院和廊房头条胡同3个老牌楼,但开街当日,牌楼处连通的胡同并未开通,被古朴的围挡画挡住。  

  据专家介绍,“前门大街二期工程”即将开启。前门大街毗邻的4条街道、21条胡同将共同构建成集商业步行街、中华老字号传统商业、历史文化的于一体的文化圈,体现整个街区的历史与现代、传统与时尚的文汇融合,彰显北京历史文化古城、国际文化名城的定位。到那时,寄望梨园文化在前门大街重扬,再塑昔日风华。 (吴金升 )
  
   

分享: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