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就是先锋,党员就是旗帜!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力量!
在此次赴四川灾区抗灾的青海工程救援队中,有30多名共产党员。他们来自不同的单位,有的是领导干部,有的是企业老总、司机、农民工,在看似没有硝烟却处处危机四伏的汶川抗险救灾中,他们共同擎起了共产党员的光辉旗帜,共同展现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形象,共同凝聚起无私无畏的精神力量,共同用行动践行着党旗下的誓言,使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艰苦的施工作战中得以充分展现,感召着青海工程救援队的每一位勇士们不顾生命危险,疏通了一条条通向生命的道路。
堡垒的力量
青海工程救援队刚到达灾区,就立即在茂县叠溪镇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当晚临时党支部就明确要求:最危险的时刻,共产党员必须冲锋在前,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之后,临时党支部根据工程救援队任务分工和人员分布的实际情况,组建了4个党小组,成立了共产党员突击队。
从此,青海工程救援队一项项抗险救灾方案就开始从临时党支部的帐篷办公会议里出炉,卓有成效地指挥运作着整个救援队的抢险施工;从此,4个救援分队,都显现着党小组的动能,每天收工后,总结分析工作和队员思想,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成了党小组雷打不动的功课;从此,最艰巨的任务成了共产党员突击队的首选和“专利”,哪里能够看到突击队的旗帜,哪里肯定在进行着艰难的攻坚;从此,在强余震劫后的火烧坡战斗中,在顶风冒雨的叠溪镇至松坪乡道路贯通中,在艰难推进的天龙湖进厂道路施工中,在213国道4个关节同时展开的战斗中,共产党员犹如一面面飘扬的旗帜,党组织是队伍的主心骨,既凝聚着力量,又挥发着力量。
榜样的力量
青海工程救援队此次主要担负的是通路任务,然而,汶川特大地震,使山多路陡的四川灾区地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山体移位、山体垮塌,使很多道路面目全非,有些被毁的路段横亘着的不是一块、两块石头,而是一座、两座山头。与其说他们是在修路,不如说他们是在移山。面对这样的困难,没有一个队员退缩,那是因为他们身边有一批共产党员,让他们无时无刻不感受着鼓舞,迸发着激情,汲取着力量……
虽然大地震已经过去了,强烈的余震、飞沙滚石、狂风大雨依然在肆意发作。但是,这些都没有挡住共产党员们在救援队中走在前、行在前、冲在前的勇气和脚步。行进的途中,救援队总指挥、临时党支部书记于丛乐的指挥车总是开在最前面,即便是飞石砸裂了前挡风车窗的玻璃,指挥车还是坚持开在最前面。一次次,在前沿现场指挥作战时,队员们劝于丛乐远离作业区,可他每次都说:“你们不怕危险,我怎么能退缩。”共产党员晁学武在打通3.5公里天龙湖电站进厂道路的攻坚战中,精心组织、沉着指挥,合理安排施工进度,每天总是早早起来第一个赶到现场察看作业环境。第四党小组组长李晋,在几字坪五回头抢险施工的战役中,冒着生命危险,指挥装载机、挖掘机,全力抢险施工,出色地完成了抢险任务。临时党支部副书记岳宏,从指挥部调到四分队,在救援队三个作业点上,指挥若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先锋的力量
“共产党员冲锋陷阵,我们要向共产党员学习,不能落后。”这是救援队队员们发自内心的质朴表白。在天龙湖电站进厂道路抢险攻坚战中,青海工程救援队党员突击队队长王斌带领突击队,发扬不怕累、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坚持连续作战。王斌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安排一天的工作,晚上经常干到十一二点才收工。连绵的大雨让施工无法正常进行,王斌急得团团转,待到雨稍稍小点,他立即组织人员、机械设备冒雨施工。
抢险施工中,共产党员挖掘机司机刘建海、装载机司机游全生时时刻刻冲锋在前,为抢险施工立下了汗马功劳。年轻的共产党员、安全员冯跃军责心性非常强,在安全瞭望岗位上,一盯就是几个小时。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励着全体救援队员,他们个个不甘落后,人人奋勇向前。四分队队长张景荣在几字坪抢险施工战役中,面对7处大面积的山体垮塌,带领队员,夜以继日、忘我苦干,两天就挖土石方5000多立方米。队员们说:“共产党员玩命干,我们还有啥理由不拼命干?”虽然有着太多的不可预料的危险,但大家都全力投入到了施工中,作业班班长魏安奎、修理工肖敏、板车司机马元、谢有财、唐伯明、王东平等队员,全力配合机械设备,清理巨石,用锯子把横在路中的树干一一锯断……由于大家的齐心协力、忘我奋战,道路不断向前疏通。
团结的力量
因为有了临时党支部,因为有了忘我苦干的共产党员,青海工程救援队格外团结。团结就是力量,有力量就能胜利。救援队入川抢险最惊险的一次施工,再一次证明了这一说法。青海工程救援队承担的213国道从叠溪至两河口的28公里路段,在未发生大地震之前一直是茂县境内最危险的路段,沿途的峭壁都是破碎带,降雨时悬崖上的悬石经常大面积滑落。汶川大地震后,四川境内持续下雨,使得山体大面积滑坡,悬石垮塌的现象时有发生。
救援队四分队在茂县叠溪镇的老龙湾抢险施工时,两台车辆一前一后行驶,前面的车辆刚过老龙湾中段,后面车辆就要跟进的一瞬间,从峭壁上垮塌下来约有百余平方米、数十块巨大无比的石头,正好落在了两辆车的中间。前后仅差两秒!虽然救援队死里逃生,躲过了这一劫难,但垮塌的巨石把抢修通畅的公路又给堵塞了。总指挥于丛乐深感抢修这段公路的危险性,但是,为了保证213国道的畅通,为了救灾物资及时运往灾区,再危险也要干。于总指挥一声令下,司机王金奎二话没说冲到了现场,沉着地驾驶着装载机投入战斗。衣敏、赵明、张景荣、胡军、杨先智等5名同志也冒着随时可能被大面积垮塌的巨石压倒的危险,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经过一个小时的殊死战斗,横卧在公路上的数十块巨石被装载机推到了岷江中。负责施工的张景荣撤离现场后说:“我的心已经提到了嗓子眼上了,很紧张,很担心。是团结让我们打赢了这一场险仗。” 本报记者 薛长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