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笔者到桂林荔浦县一游,对该县旅游业作了有针对性的调查了解,收益匪浅。荔浦县旅游业从无到有,从不景气到兴旺发达,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借签。
荔浦县位于广西东北部,距离“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区有100公里。过去,由于受到“有了桂林山水,谁还来看荔浦”等观念的束缚,旅游业未能形成主导性产业。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从 1994年以来,荔浦人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刀阔斧地调整产业结构,发挥本地旅游资源优势,努力把旅游业当作一项新兴的产业来办。他们大胆探索,通过股份制、横(纵)向联合、招商引资和银行短期贷款等多种形式,筹资办旅游业。
1994年,全县直接投入旅游企业的发展资金9700万元,先后建设大小旅游项目95个,重点把人们称为“亚洲第一洞”的丰鱼岩田园旅游度假区,建成了省级旅游度假区。同时,又对鹅翎寺、荔浦宝塔等10大名胜古迹进行修整,先后完成了八卦山庄、银子岩、大江湖、思贡峡等连环旅游景区的建设,使全县的旅游事业日新月异。丰鱼岩距荔浦县城16公里,因岩内清水河盛产油丰鱼而得名。
该景区山清水秀,洞奇石美,风景旖旎,有“一洞穿九山,暗河漂十里,妙景绝天下”之称。地下仙宫八卦山庄、幽深神秘的“鹅翎应祷”、饱含传奇的荔浦宝塔、原始丛林探秘的蒲芦瀑布、碧光粼粼的大江湖、群山倒映的青山晚照等景点也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可谓“桂林山水甲天下,荔浦风景奇特绝。”1996年,丰鱼岩田园旅游度假区被批准为省级田园旅游度假区。该县成为大桂林市旅游圈的一颗璀灿明珠。
人们都说:“荔浦开发一个洞,带活一个县”,这话并非夸张之辞。如今,荔浦县已经形成以“亚洲第一洞”--丰鱼岩田园旅游度假区为中心的“七星伴月”旅游新格局,经过8年的艰苦奋斗,到2002年,荔浦当年接待游客100.4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9060万元,被评为广西优秀旅游县。此后,该县旅游营业收入逐年增加,旅游收入成了全县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2006年1月至10月,该县当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111.4万人 次,实现旅游营业收入10400万元。随着旅游发展起来的交通、服务、饮食、娱乐等行业的个体私营经济达1.9万户,从业人员达5.1万人,私营经济成为该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站在荔浦“亚洲第一洞”前,笔者沉思良久。悠悠然想到曾经到过的一些县市的旅游业。比如,大化瑶族自治县的旅游业。该县的旅游资源,不比荔浦县差。“红水河—七百弄风景名胜区”,早已于1996年即获得自治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等级,与荔浦县同期获得“省级旅游区”等级;离自治区首府南宁市,也仅有90多公里,交通便利,各方面情况,与荔浦县差不多。多年来,为了旅游业的兴旺发达,县委、县人民政府作了不懈的努力,但毋庸讳言,该县旅游业发展步伐还很缓慢。
究其原因,虽有方方面面,但主要是重点旅游景区投入不足,基础建设尚不到位,旅游设施不配套,未能吸引游客住下,吃喝玩乐多消费;同时,该县旅游业很大程度上尚属“官办”,虽有一家个人投资成立的旅游有限责任公司,但仅此一家,别无分店,还不能像荔浦县那样,大张旗鼓地把旅游业投向市场,未形成通过股份制、横(纵)向联合、招商引资和银行短期贷款、群团组织承办和民间能人经营等多元化格局。试想,旅游业是一个庞杂的工程,光靠政府出资,显然是不够的。在一个财政还很吃紧的石山县,要发展旅游业,不充分依靠社会力量,没有群众参与,看来,真的还有点困难。
荔浦县的精明之处,还在于他们不贪大求全,而是在“少而精”上下功夫。其实,荔浦县境内旅游资源虽较为丰富,但比起大化县来,其景点不算很多。但他们能抓住重点,“开发一个洞,带活一个县”。
请看,荔浦的“亚洲第一洞”是个“一洞穿九山、妙景绝天下”的景点,洞内游程长达5.3公里,其中有3.1公里暗河可乘舟揽胜;到了洞外,可坐高架空中旅游观光列车,大有“陆、水、空”立体型浏览格局。到此一游,每人门票65元,不能说很便宜,但每天游客仍络绎不绝,据介绍,平均每日游客超过3000人(次)。前不久,外地老板还在荔浦“亚洲第一洞”外投上巨资,按三星级标准兴建了丰鱼岩宾馆、丰鱼岩桂林民航度假村、丰鱼岩温泉山庄和八卦山庄(会议、文化娱乐理想场所)。这些高档实用的配套设施,就像一块块磁铁,吸引了一批批中外游客乐意到此一游、住宿、花钱、潇洒,度过人生美好昼夜。
荔浦县就是抓住这个“亚洲第一洞”重点景点,加大投入,把它办成中心景区,带动全县其他景区的发展。他们宁少勿滥,以一景带多景的做法,值得资金有限的县(市)在发展旅游业中加以借鉴。
如,大化县旅游景点很多,有七百弄山海奇观、峰丛洼地为代表的“山景”,有大化至古河的“百里画廊”和岩滩大化百龙滩“库区风光”等“水景”,可谓山光水色两相宜。但从景点多与寡、建设易与难、路途远与近、投资多与少等因素和“先易后难”的原则考虑,大化目前重点景区似乎在“水景”和路程短、景点较集中的“金龟山—仙女洞”方面,在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上,是否应该先集中、倾斜于“百里画廊”、岩滩库区的“水”上和“金龟山—仙女洞”等“山”的开发上?当然,有能力搞“遍地开花”更好。
为什么荔浦县旅游业能从无到有,从不景气到兴旺发达 ? 为什么有“山水甲天下”的桂林老大哥了,到荔浦来旅游观光、消费的游客仍络绎不绝,有增无减?笔者认为,重要的原因,除了那里的旅游景点引人和配套设施齐全而留人之外,该县敢于与桂林旅游总公司联营招客、收入分成等做法,恐怕也是那里实现旅游无淡季的奥妙吧?
大化县自从作“九五”发展规划以来就一直提出“五地一区”、“一河、二路、三镇、三区、八业”、“四业一城”(其中“区”、“业”即包括旅游风景名胜区、旅游业)的经济发展战略、建设“旅游大县”,但近20年过去了,众多的景区景点,仍如美丽的村姑,“待在深闺人未识”,让人遗憾。从荔浦县旅游业的迅速崛起和发展的情况看,要加快建设“旅游大县”的步伐,确实可以从荔浦的做法和经验中,得到很多的启示。(沈向农) |